close

經過了30天的折磨,終於的終於我的寶貝蘿蔔糕釋出院了!

也終於可以好好的紀錄這段"煎熬的過程"

希望可以幫助一些焦急的家長,說真的我自己上網找資訊時,發現好少人分享這塊!

紀錄發病的過程前,先容許una我來大概介紹什麼叫做川崎症~

川崎病 ( Kawasaki disease ) 乃日本小兒科教授川崎富作於1961年首度發現並提出報告。自此,世界各國陸續都有病例提出,至今病例數已不下數萬,而以日本最多。六、七零年代,川崎教授及其他學者剛提出此病時因其病變多出現在皮膚及結膜、口腔等部位,且常有頸部淋巴腺腫大情形,故稱之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 (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),之後漸漸有人稱為川崎症候群 ( Kawasaki Syndrome ),近幾年的文獻大多數醫師都直呼此病為川崎病。

川崎病好發於五歲以下的幼童,其發生率在臺灣每年每十萬名五歲以下的兒童人口中約有17至25例。 發生季節不一定,但四到六月最多。病因目前仍未明,可能是一種和感染及免疫有關的疾病。 因此,嚴格說來川崎病應該是一個症候群 ( 幾種症狀組合而成 ),因為其診斷主要是依據病人的臨床症狀。

川崎病的診斷要件包括:

〉持續發高燒 (39-40 ° C) 超過五天,嚴重者並可延長二至三週。

〉手腳之紅斑、浮腫或皮膚脫屑,特別是指尖周圍。

〉不同型態的皮疹,廣泛分佈於四肢和軀幹。

〈四〉兩眼結膜充血,但無分泌物。

〈五〉口腔黏膜變化,如草莓舌或嘴唇紅裂甚至出血。

〈六〉急性非化膿性頸部淋巴結腫大,單側或雙側,直徑至少1.5 公分。 

至少符合其中五項才可診斷為川崎症。 除了指端及肛門周圍的皮膚脫屑在發燒開始後十至二十天才出現,其餘皆在急性期出現。 另外常規血液檢查偶有貧血、白血球增多及血小板增多現象,而發炎指數 (ESR、 CRP) 亦多會昇高。

川崎病的合併症為:

〉侵犯心臟血管系統 --- 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。 約15-20% 之川崎病患者會引起冠狀動脈瘤。其中 4.7% 為巨大冠狀動脈瘤,它們幾乎不會消失,且日後較易引起血栓、鈣化、動脈狹窄和心肌梗塞;約有1-2%病患因而死亡,但幾乎都在病發後一個星期內發生。至於較常見的中、小型冠狀動脈瘤,80% 會在五年內消失。另外也會引起心肌炎和心外膜炎。因此心臟超音波為不可或缺的檢查。

〉約40% 病患有關節痛而其中30% 病患有急性關節炎,常出現在疾病發作後兩星期內。

〉膽囊水腫之發生率約 5-13.7% ,也多在疾病發作後兩星期內出現。

〈四〉腸道假性阻塞。

〈五無菌性腦膜炎。


在治療方面:急性期給予高劑量之阿斯匹靈和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。恢復期給予低劑量之阿斯匹靈,若無冠狀動脈異常則持續治療六到八週,若有冠狀動脈異常則需長期治療。使用免疫球蛋白可將冠狀動脈瘤之發生率由15-20% 降至5%,並將巨大冠狀動脈瘤之發生率由 4.7% 降至1.2%!

下一篇就讓我來記錄並說明,蘿蔔糕整個發病過程了!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Una小姐 的頭像
    Una小姐

    Una小姐的2+2幸福時光

    Una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